依據不同運用要求,電纜衍生出超級多的標準類型。每一款電纜類型都有它自己的特色,不同的標準所傳輸的電纜功率又不相同。有些電纜標準其實挺類似的,比方3+2和4+1,都是5芯電纜,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差異?
其實這兩種發標準結構上的差異就會導致了用處和性能上的差異,下面我們來一同了解3+2和4+1芯的不同意義。
電纜的標準中的3+2和4+1表明一根電纜里邊有彼此絕緣的3+2根和4+1根線芯線。
3+2電纜中的3是指三根相線(L1, L2,L3相線,這三條線直徑最大)的直徑相同,那其間的2表明零線與PE線,一條線用作銜接零線(N中性線,這條直徑相對L1,L2,L3小)、一條線用做接接地線(PE接地維護線,這條直徑相對L1,L2,L3也小)。
4+1芯: 4+1電纜中的4是直徑相同三根線和零線,而1是PE接地線,直徑為別的的數值;4+1便是一條電纜由4條線構成,其間一條用作接前方 L1相線),一條線用于接零線(N中性線),一條線用于接接地線(PE接地維護線)。
選用:
3+2多適用于動力體系,220V電源運用較少的情況下。 4+1則應用于380V+220V的體系中。由于在這個環境中,220V零線的運用率相對于3+2要高,則零線的載流量相對要大,所以相對線徑要大。在這種情況下,規則要求零線的線徑要等于相線,所以才有了這兩種標準。
一、芯數
依據GB50217-2018第3.5.1條,1kV及以下:
TN-S接地體系:L1L2L3+PE(維護線)+N(中性線),5芯;
TN-C接地體系:L1L2L3+PEN(二者合一),4芯;
TN-C-S接地體系:L1L2L3+前半部PEN,后半部PE+N
二、+1仍是+2
依據GB50217第3.6.9.3條
沒有氣體放電燈和較多的諧波電流時,中性導體能夠選用二分之一的相導體截面,這便是+1+2的由來。而電動機一般沒有相導體,故:
1.3+1的常常用在三相均衡線路中,如三相電動機;
2.3+2的常常用在三相或許不均衡線路和零地維護分隔的線路中,如電機的配電箱有單相負荷時;
3.4+1用于三相供給單相支路的線路中,如:照明
從經濟方面考慮,相線截面相同的3+2電纜必定比4+1的電纜本錢要低一些的,究竟節約導體的用量。但在選用的時分,不但要考慮經濟要素,還要考慮負載平衡和三次諧波對中性線電流的影響。假如中性線截面選小了,明顯不適合4P的斷路器,但3P+1的無法擔任N線的過載維護。九十年代初期推出的3+2芯不能滿足需要,中性線截面太小形成過載跳閘,現在已廣泛運用4等芯+1接地芯結構;設計院要求地芯截面不得小于16mm2,當相線截面大于等于35mm2時,那么接地芯截面就為相線截面的一半。